logo

相关文章

做一名自我实现者 ——在广文中学感动的每一天

红烛礼赞

师生幸福成长就是我们的事业

精心规划,让你的人生开挂

他为什么会这样?

“新四维”课堂基本理念 (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 : 2019-04-28 14:19 发布者:王建新

学校将2018—2019学年度的奋斗目标确立为:钻坚仰高,让生命因教育而澎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占领课堂主阵地,不断推进课程改革、课堂创新,破除课堂模式化,倡导教师积极创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自身特点的教学法,打造个性化魅力课堂,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在前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新四维”教育的基本理论架构,现就“新四维”课堂基本理念征求广大老师的意见,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研讨,以大讨论促思想的大解放,最终让“新四维”课堂理念落地生根,催生出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新境界。

“新四维”课堂,是对一堂课的评价维度,不是课堂的一种模式。“新四维”课堂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理念”维度、四个“学习形式”维度、四个“教学形式”维度、四个“组织形式”维度、四个“生态形式”维度。

 

课堂理念

1.“用尊重赢得尊重”。 这是广文中学的教风,也是广文人被社会高度认可的保证。学会尊重,懂得尊重,以尊重赢得尊重!尊重学生是教书育人的根本,尊重差异是个人修养的升华,尊重知识是对文明的渴望,尊重规律是对真理的追求,只有充满“尊重”的课堂,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均衡,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2.“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这是广文中学的学风,也是广文人主动发展的心声。学习的主体永远是你自己,靠别人的强制,靠别人的说教,靠别人的灌输,都无济于事。我们要树立主动学习思想,强大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在生命中遇见最好的自我!我们要唤起心能量,点燃内动力,知之、好之、乐之,真正体验学习之乐、求知之美。

3.“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这是广文中学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广文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着力点。每个学科都必须回答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沉淀给学生的是什么样的素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在课堂开花结果。没有学科特色,就不成为学科教学;没有学科意义,则不成为学科教育。“学科教学”必然要走向“学科教育”!

4.“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这是广文中学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也是广文人掷地有声的教育担当。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为每个学生创设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目前40人左右的教学班,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教育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每一名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要立足每一个、关注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让适合的教育准确地、真实地发生在每一个生命身上。
 


课堂“学”的四种表现样式

1.“有思考的深度”。一节好课,首先要能嗅到学生思考的味道、听到学生深度思考的声音。深度思考是一种特殊的思考方式,这种思考方式能够帮助我们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直抵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驱动器。”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创设最佳认知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以问题驱动学生的求知欲,以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为活动载体,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从而构建有思考深度的课堂。

2.“有思辨的效度”。一节好课,还要能体会到学生的思辨能力、感受到学生思辨的有效性。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万物要经辨识,才会区别物与物之间的差异;万事要用辩证眼光看,方能分清事与事之间的联系。所以,我们的课堂需要营造“博学之、明辨之”的学习环境。

3.“有思维的广度”。一节好课,还要能体现学生的思维的多元化、发散化。思维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能够解开学生思维的密码、听到学生思维的声音,犹如聆听花开花落;同时,思维的广度决定思想的高度,我们更期待学生上下推理、左右逢源、纵横交错的思维活动;我们更欣赏学生善于用联系的方法,将学习重点难点所关联的外在因素和关系全部找出,从而弄清楚学习重点难点的突破口。

4.“有思想的高度”。一节好课,还要体现学生思想的高度。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的潜力。学生在课堂上思想的流淌是否有高度,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智慧高低的重要标准。

 

课堂“教”的四种表现样式

1.             “有唤醒的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教育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激情是点燃学生热情的火炬,是激发学生情趣的酵母,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做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在自己的心中时常蓄积着犹如岩浆般的滚烫的激情,让每一个学生心底里沉淀的激情发酵、释放。

 2.“有发现的智慧”。教育就是“发现与唤醒”。以发现的态度对待学生,用发现的眼光赏识学生,用发现的思维引导学生,是对天赋最好的呵护,是对生命最好的成全。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没有机会展示,学生的才能和天赋是很难被发现的。让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资源和环境互动的舞台,让我们用智慧去发现学生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所传递的心声,解读学生各种“表情包”后面的真实想法,发现学生真实的兴趣爱好,发现学生的潜能和发展方向,发现学生外在的美行和内在的美德。

3.“有育人的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表达的艺术,让学生听后,达到听觉上的享受,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教书育人;学生在教师的责备中感觉到的不仅是公正的严厉,而且是仁爱的关怀;教育是一种创设情境的艺术,恰当的情境能引导学生吐露心扉、口吐莲花;教育也是一种唤醒的艺术,教师要想激活和点燃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内驱力,就需要不断丰富育人的艺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智慧的启迪、柔情似水的眼神、激情似火的朗诵、抑扬顿挫的总结等,都是我们育人的表现形式。

4.“有点拨的技巧”。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有“点石成金”的点拨技巧和能力。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精彩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变困惑为顿悟,引导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在关键时刻、关键地方和关键问题给学生以启发;所谓“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用生动、明确的语言或规范的动作告诉学生,使学生茅塞顿开,掌握规律,发展智能。

 

课堂教学的四种“组织样式”

1.“创设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知识运用的情境,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场,从而学以致用。创设情境教学,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亲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科知识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学科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创设质疑情境,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问题是开启思维的心脏,是思维的动力;创设和学科知识有关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2.“自主体验”。 教育家梅纽因说过:“学生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自主体验课堂,旨在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自主参与、积极体验的氛围和条件,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体验各种学习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我们期待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体验、探索、质疑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预期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3.“合作探究”。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同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探究活动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探究学习也成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4.“动态生成”。课堂的精彩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精彩生成。“教师只要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的特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老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应该灵活地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才能演绎不曾预约的精彩

 

课堂教学的四种“生态形式”

1.“有真情实感的流露”。我们的课堂是纯真质朴的生活课堂、自然流淌的本色课堂、柔软如水的灵动课堂。师生在课堂上不刻意伪装、不矫揉做作,表达最真实的思考、流露最真实的情感、交流最真实的想法;课堂呼唤师生间的共鸣、体验失败与成功的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由感生;创设追问与质疑的氛围,课堂就是暴露问题的地方,错误恰恰是生成点。让学生的错误成为课堂的亮点,错误就是镜子,既要知道对,还要知道学生在哪个地方容易出错、为什么出错、如何才能不反复出错。

2.“有真知灼见的表达”。我们的课堂是有层次、有梯度的课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的课堂既要容纳浅层次的思考,更能诱发正确而深刻的认识,还能激励学生独特而高明的见解。这就需要我们引领着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多维度的理解,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表达学过的知识,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大胆的推测、探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变式问题,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来。

3.“有真学实练的状态”。衡量一堂课的好与不好,关键看学生是否真学实练!我们的课堂是实实在在的课堂:扎实不浮躁(抓铁有痕)、真实不花哨(花拳绣腿不打人)、充实不缺量(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平实不包装(不能像商品过度包装)。同时,真实的课堂要“目中无人”(不受听课人的干扰),但要 “心中有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可做)。课堂不是剧场,没有彩排,课不是用来演的,是真刀实枪的操练、是多元思维的碰撞。我们必须创设适宜学的氛围,促使学生生动的学、真实的学、深度的学(不能水过地皮湿、蜻蜓点水)。

4.“有真切扎实的收获”。没有完美的课堂,但一堂课成功与否要看:学生有什么变化,学习了什么新知识、经历了什么新体验、尝试了什么新方法、受到了什么新启发。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触摸到每一个学生存在的状态,琢磨出学生怎么才能学进去、如何才能真学会。要想学生“吃得饱、喝得足”,必须充分解放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让课堂生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嘴,只有说得出、讲得明,才能说明真会了;解放学生的脑,只有经过思考加工过的东西,方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放学生的手,动手落实才有用,你讲十遍也不如学生多练两遍。


4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