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相关文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华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 青年教师课程标准解读分享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文华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组 ...

“知辨行思”探究教学智慧,“置身其中”感悟教学魅力——记道德与法治学科个人教学法展示

“知辨行思”探究教学智慧,“置身其中”感悟教学魅力...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从一棵树到一片林

寻觅熟悉的味道

寻觅熟悉的味道

“新四维教育”解读

“新四维教育”解读

乐道课程之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 : 2018-01-26 14:54 发布者:课程研发中心


乐道课程系列:传统文化

第一章  劝学篇

《论语》学习态度

                                         

【原文】

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
2.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3.不亦说乎:乎,语气词。
4.说:通“悦”,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品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孔子的“学”,是指学习如何成人养德,将学习到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借以培养德行,扩展智慧,使生命获得安顿。“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的朋友,是“以友辅仁”的朋友。“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都是为了培养、砥砺自己的学问、德行,使生活有意义,生命境界提升,这既不为名声,也不为功利,那么,即使人们不知道我的德行学问成就,又何必生气呢?能做到如此,已不失为有德的君子了。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感悟】      

      请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备参加“理性感悟”评比。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注释

1.生:天生、先验的。

2.之:指代“生”,“知之”,以之而智,依生而智,依天生、先验而有智慧。

3.好古:喜爱先哲的遗典、古代的典章等。

 4.敏:印证、求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学习、研究先哲遗典、古代典章,并在实践中对此印证、选择求得来的人。”

 

 

 

 

 

【品析】

     孔子自谦非生而知之,但能好古敏求。

“生而知之”,就是资质优越,天生明白事理的天才。现实生活中,天才寥寥可数,人若要依赖天才的话,注定是要失败的。

“学而知之”,乃是秉承主动学习的精神,向着开放的世界,猎取宝贵而不竭的知识。孔子对于古圣贤之道,特别感兴趣。圣贤之道,并非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只具形象,了无生命;而是一种可以启发人生、增进自我内涵的智慧。勤勉地学习圣贤之道,并且与自身的处境相观照,必可以从中汲取丰富的生命经验。因此,“好古敏求”足以弥补“生而知之”的遗憾。

【感悟】      

      请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备参加“理性感悟”评比。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注释

1.默:不语,不说话,沉默。

2.而:表修饰,可译为

3.识:zhì,通,指记住。

4.厌:通,满足

5之:代词,指所学到的知识。

   6诲:教诲。

【译文】

  

 

 

 孔子说:“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品析】

    不论是学习人生的道理,或是各种知识,记住所学内容,是重要的奠基功夫。唯有记住了,理解了,才能进一步实践、活用、扩展教学,使学习的内容成为自己的。

    厌”是勤学态度,“诲人不倦”是教育精神,其中最为可贵的是“不厌”“不倦”表现出来的持之以恒的态度和乐在其中的坚持。

    孔子说:“何有于我哉?”一方面表示这些事情不难办到,一方面也暗指出一般人的倦怠常情。孔子以正面来描述自己、期许自己,也有教育弟子的意思,让他们知道学与教都是永无止境的,不能够满足已有的成绩而停步不前

    

【感悟】      

      请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备参加“理性感悟”评比。              


                                        

【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述而》

 

注释

1.抑: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2.为之:指圣与仁。

3.云尔:这样说

【译文】孔子说:“把我比作圣人和仁人,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照着他们的样子去做而不厌烦,用他们的思想去教育别人而不知疲倦,可以说的也就这么多了”。公西华说:“这正是我所学不到的。”
【品析】

    


孔子不敢自称“圣人”或“仁人”,而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许。“为之不厌”就是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操守自己的良知,时时自我砥砺,追求完美的人格;“诲人不倦”,就是将自我所拥有的知识与道德,传授与他人,协助他人人格的养成。而在此同时,也因为整理所学与他人切磋,而产生对所学的再认识与再补充,于是更可促使自己为学不已。朝向一个目标坚持不懈,总会有可观的收获

 

【感悟】      

      请写下自己的感悟,以备参加“理性感悟”评比。              



 

 

 

 

 

 

 

 

 

 

 


0

对省级人民政府
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