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槐树下的戏台
发布时间 : 2024-06-29 18:50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展笑颜。”
爷爷同小虎站在老槐树下唱着《天仙配》,皎洁的月光穿过树梢,被枝枝叶叶搅碎,零星洒在爷孙二人的身上。月光里,时不时传来爽朗与稚嫩的笑声……
村里的老人都说爷爷什么都好,就是脾气太倔,好好的享福日子不过,非得死守着那大戏台子。这不,气得奶奶都回小虎姑姑家去了。
又一年春,槐花绽放,村子像是被泡在槐花蜜里,村口边,巷子里(以示具体),芳香四溢。每到这时,村里人就会来打槐花,做成槐花粉、槐花茶和槐花蜜(散文小说的句子,也可以追求用韵。毕飞宇老师说,好的小说是可以朗读的,比如汪曾祺)。村里做槐花茶最好的就是爷爷,爷爷将精挑细选的槐花洗净,再上锅文火慢蒸,时刻离不得人,最后在阳光下铺晒制成。爷爷像往年一样,将槐花茶装到罐子里,再寄到娘家的奶奶那里去。爷爷说,奶奶最喜欢喝的就是槐花茶了,说到这,爷爷眉间攀上了一寸(量化愁苦,虚实结合,一寸也可喻指皱起的眉头)思愁。
有日,天欲晓,爷爷将还在迷糊中的小虎叫起来,同他说到:“小虎啊,你随我一起学黄梅戏吧。”小虎一听这话来了精神,往日看到大戏台子上那些会唱戏的,他都十分崇羡,这下,爷爷终于肯教他学唱黄梅戏了!
小虎平复了一下心情,开始细细听爷爷的讲解。
“黄梅戏是我们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黄梅,又称采茶戏。”爷爷沙哑的开口,“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通俗易懂。你奶奶当时最喜欢的就是黄梅戏了。那就先给你讲讲黄梅戏的唱腔吧,主要有三种,主腔花腔和三腔,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多为七句式和十句式。黄梅戏的行当有正旦、小旦、小生、小丑等。郑旦多为正派的成年妇女,就比如说《荞麦记》中的王三女;小旦又称为花旦,多扮演活泼的少女,像《小辞店》中的刘凤英;小生多半年青年男而小丑则插科打混调节气氛。”讲到这里爷爷沉思了一下,又道:“黄梅戏的服饰可谓是我最喜的,它比于京剧少了分浓墨重彩,却多了分清秀雅丽,自成一段风流。”
意犹未尽讲完后,爷爷同听得发痴的小虎讲:“今天戏台子上有表演,走,咱爷俩去看看!”戏台下站定,四周竟空无一人,小虎顿时觉得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可即便如此,台上的演员仍意气风发,小虎不禁叫道:“好!”
望向台上,只见那女子,忽而秀眉紧皱,拧出无尽哀愁;忽而笑颊粲然,绽成无限喜悦;忽而侧身垂睫,凝结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然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有无数花瓣飘飘扬扬的凌空而下,摇曳生姿。只听女子开口道:“明月还有星作伴,可怜我孤孤单单。恨无边,恨无边,情无限,手持金梭重如山。”让人不得沉浸于牛郎织女不得相见,对彼此的刻骨思念之情中。
“戏若开腔,八方来听。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即使台下无人也必须用心唱完。”爷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虎不由看向爷爷,见他已入了戏中,也望向戏台,跟着轻声哼起来。那一夜,人间月光正盛。
许多年,眨眼一瞬便逝。小虎跟爷爷学了许多戏曲,慢慢也濡染了爷爷一样的音色、戏腔和表情,以及那些不易觉察的小癖好和口头禅。有人说,小虎太像爷爷了。有人说,小虎的戏里没有自己。爷爷用鼻子哼一口气,说他们是行外话,唱咱们黄梅戏的,从唐那会开始,我们就是用的同一副嗓子。爷爷说,唐带大了宋,宋看大了元明清,我看大了小虎你,千年来万人一同唱的,这个,才是黄梅戏。(点题传承)
直到小虎懂得了这段话,爷爷才和他一同去了姑姑家。
爷爷见到了奶奶,便拿出槐花茶,泡好了茶,递与奶奶,不发一语,又同小虎一起唱起了黄梅戏:“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奶奶脸上划过一道浊浊又灼灼的泪,同爷爷抱在一起。
风吹过,小虎心想:我们仨端一杯清茶,守一夜风雨,也守望着我们眷恋的戏曲。